7月14日,第二届黄河上游生态论坛暨生物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和厦门大学智慧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青海省特色植物高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分析与测试重点实验室及青藏高原蕨麻产业研究院承办。厦门大学智慧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唐礼智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周华坤研究员出席论坛,厦门大学来访师生、我校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师生等60余人参加。

本届论坛以“感悟大美青海,共护江河源头”为主题,是2024年首届论坛的接续活动,旨在持续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围绕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聚焦筑牢“中华水塔”生态根基、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培养学科拔尖人才等方向展开探讨。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唐礼智教授作了《数字碳中和的路径与机遇》主旨报告,分析数字化技术在碳中和中的关键作用,为流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前瞻性思路。周华坤研究员聚焦三江源高寒草地退化问题,阐述修复理论与实践路径,为全球高寒生态系统治理提供科学范式。我校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金欣副教授从微观角度,探讨长期施肥和土地管理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为高原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农业管理提供依据。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专家观点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提供了多元视角与科学支撑。

同期举办的研究生及生物科学拔尖人才培养分论坛是青年学者交流成果的平台。厦门大学博士万三瑜,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生李婷、黄丽霞、鲍海娟、姚凯、王蕊分享了在环境经济、生态修复、植物抗逆、微生物资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生物科学拔尖班本科生基于科创项目,分享了生物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创新成果。评审专家现场点评指导,助力新生代科研力量成长。

本次论坛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与青年交流,深化了参会师生对黄河上游生态重要性的共识,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高原生态系统治理等领域形成诸多有益思路,为我校继续探索黄河上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相关研究注入新动能。(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