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对口支援工作实效,着力提升我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质量。7月14日,我校以2025年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工作联席会议为契机,举办了以“聚力‘高地’‘四地’建设、赋能青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天青博士生论坛。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卓玛,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清华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以及我校的专家学者、两校联培博士生及相关学院硕士生共50人参加论坛。


卓玛在致辞中向天津大学等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高校给予我校的无私援助表示感谢,并回顾了两校在对口支援框架下携手奋进的十三年光辉历程,总结了两校联培博士生项目实施十一年来取得的积极成效。她表示,联培项目和天青博士生论坛是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两校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撑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的重要智力引擎和创新平台,在十多年的发展中促进了民大学科发展、提高了民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民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希望两校持续深化合作交流,共同谱写对口支援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胡清华副院长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战略性成果。他表示,天津大学始终将支援青海民族大学视为服务国家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十三年来,两校精诚合作,共同打造了新时代高校精准对口支援、协同创新发展的卓越典范,要进一步用好对口支援这一重要平台,立足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青海民族大学的学科建设需求,超常规布局博士生培养方向,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主题报告环节,天津大学许恒周教授、张淳教授、焦飞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烯烃的选择性硼化反应研究》和《有机与复合物热电材料》的报告发言。分论坛中,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药学院的参会博士研究生分别围绕专业领域前沿研究作了报告发言。


闭幕式上,天津大学傅利平教授为论坛18名获奖者进行颁奖。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对论坛进行了总结。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两校联培博士生项目扩容提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标志,也是两校精诚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更是深入贯彻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
(研究生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药学院供稿)